5月23日,在BEYOND Expo 2024 STAGE A中,北控水务集团(以下简称“北控水务”)带来了主题为《聚合新质生产力,智绘未来新水务》论坛专场,分别从学术视角、产业视角和投资视角阐述了环保领域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创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分配、产业深度迭代可能带来的“新质生产力”挑战、机遇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为产学研各界、乃至国家行业发展提出思考建议。

在北控水务研究院院长薛晓飞主持下,北控水务集团副总裁冒建华、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袁志国、澳门科技大学副教授董雅红分别做了主题演讲。

北控水务集团副总裁冒建华在《新时代背景下北控水务协同创新思考》演讲中提到,创新是基石、模式是杠杆,只有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它才能发展出一个有生命力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水务环保行业中,创新主要做三个时差,第一个是政策的时差,第二个是经济的时差,第三个是技术的时差,从底层思维和判断上对创新工作做出战略预判和布局。

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创新发展的核心,以产业思维来看待企业创新工作如何开展,从多产业协同角度来看待当前产业发展模式和机遇,提出新的发展路径和协同发展方向,并站在新质生产力这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国家多产业协同的可能性和新方向。

北控水务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行业内得天独厚的创新土壤。在独特的创新发展土壤中,已经孕育出若干创新平台和创新型企业和专业公司,这些公司将在未来北控水务的全面创新战略中起到关键的核心作用,成为创新转化实践的主体。新质生产力一定要有新型的生产关系来主导,在产业思维下,从科技机理发现、到技术的创新、再到产品创新的整个过程,就形成了一个从技术到产品、产品到产业链,产业链到产业生态的闭环。我们在持续的创新与成果转化实践中,不但要做好高校到企业的技术转化,更要做好企业在产业化、市场化中的工作,把技术创新的应用落实到企业发展的业务工作中,让创新工作与创新价值的变现和衡量建立起有效联系。同时,在新的行业产业发展背景下,水务环境产业也正向双碳战略、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等方向延伸,我们要做好机制和模式的创新搭建,把科学家、技术专家转变成事业、创业合伙人,让每个角色都能在做出贡献的同时分享发展果实。

最后,北控水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已与高校联合建立10所产业学院,未来也希望能够在香港和澳门落成这样的产业学院,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基层污水厂、自来水厂厂长,城市环卫组长等人才,不仅服务于环保行业,更能服务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应对未来挑战积累更多的有效力量。

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袁志国在《城市水系统建模中的知识和数据融合》演讲中提到,近年来,水务领域模型的开发和应用逐步成为热点,成熟的模型能满足技术工作者科研方面的一部分需求,但想进一步提升模型应用的质量和水平,就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计算和完善。而海量的数据也给实际工程化应用带来了巨大困难和挑战,极大增加了实际产业应用的难度和可行性。

与市场上传统的大语言模型不同,水务领域的模型必须要走可实践、可转化的路径。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大量获取的可行性是限制当前模型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以数据驱动模型架构和先验知识的融合是将成为一个有效路径。通过有效的叠加求解,开发出具备实用性的新型模型架构,尽量减少对数据的大量依赖。开发出使用一定条件的专业模型或小模型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水务领域水厂和管网的后续智慧化发展任重道远,希望能和更多的行业同仁与企业并肩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

澳门科技大学副教授董雅红在《澳门科技大学碳排放核算与碳中和路径探索》演讲中介绍,澳门在第二个五年规划中就已提出要做好碳中和、碳达峰的相关工作,并会加大投入支持相关科研工作。近年,从学术论文上的发表情况看,碳中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最重视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和西班牙。

澳门科技大学已经建立了温室气体清单、气体排放热点的识别以及零碳路线的规划预测和管理框架。关于碳排放管理实践,澳门科技大学为了契合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要求,已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来支持相关工作的开展。

她认为,校园的碳排放管理意义重大,不仅针对校园中产生的碳,更重要的是对下一代的低碳教育,促进其低碳习惯的养成。澳门科技大学作为澳门本地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有责任率先开展校园低碳实践。未来,需要将相关研究进行横向推广、纵向深入,其中包括澳门中小学低碳教育的横向推广,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的纵深应用。

北控水务研究院院长薛晓飞在《新时代背景下北控水务协同创新思考》演讲中表示,北控水务科技集团希望通过整合聚焦资源、搭建平台、构建机制、以及实践全面创新战略来最终推动轻资产转型,将北控水务历史积累的势能转化成轻资产突破的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与新动能,更是生态环保领域发展的重大机遇,北控水务应立足自身差异化优势和已构建的较完整的创新体系,从碳达峰碳中和、装备绿色化、环境生态化、产业标准化、智慧化赋能等几个方向进行跟踪和深入思考,引领行业的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需要遵循基本客观规律,但更要构建高效的平台和机制,目前国内生态环保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这既是现状挑战也是未来的机遇。北控水务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搭建、聚拢资源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后续会加大力度、持续发力,全面推动创新与实践工作,将工作做实,推动创新项目实践、创新型企业孵化,打造共享科技平台,协同推动企业和行业创新发展。

在接下来的圆桌讨论上,围绕主题“科技创新·摹画未来”,北控水务集团副总裁冒建华、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袁志国、丰盛生活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CEO潘乐祺、北控水务集团总裁助理黎定高、北控水务研究院院长薛晓飞分别进行了观点的分享,主要提到了以下几点:

学术界提供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技术和基础数据,用以支撑企业进行创新落实。产业端通过进一步获取和融合应用数据,叠加节能减排、碳中和导向的模型算法,进而找到推动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企业、高校、创新成果之间的转化,不仅需要技术本身,还需要高效有机的联动机制。推动创新工作落地要既要搭建平台,也要做好资源整合,更要做好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要将推动科技创新落地的相关方式方法统筹考虑,结合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加持,从而缩短科技创新价值的实现路径,提高转化效率。

谈到未来的城市规划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几位嘉宾都认可做好低碳生活、零碳排放,发展数据经济,这几个方面都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特征。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个方面要统筹思考。我们国家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可能会越来越少,目前正面临广泛的基础设施更新和境内产业区域化转移的现状,环保、水务系统设备设施进一步完善、更新改造、污水厂的就地升级、污水资源化再生利用支撑新型产业发展等方向还是充满机遇、大有可为。企业要聚焦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新方向,依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服务,去把握新机遇,研发与应用也是未来的重点方向。需求可以被发现,也可以被创造,未来我们要越来越多的去发掘这些需求。

圆桌讨论也谈到了全球水安全的问题,以及人才培养的问题,为未来行业发展、企业发展、以及高校科研体系的育才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会开放日,澳门多个中小学生前来北控水务集团展位参观,聆听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保护理念,了解北控水务集团在水务环保领域的全球化布局和引领性贡献。北控水务讲解员重点介绍了集团多年产教融合实践经验,这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未来北控水务也会探索将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经验用于促进澳门市民就业和环保理念提升的工作中。

关于北控水务

北控水务集团是专注于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在香港主板上市(红筹股,股票代码:HK00371),业务集产业投资、设计、建设、运营、技术服务与资本运作为一体,拥有水厂及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455座,总水处理规模4396万吨每天,是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水务公司。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北控水务集团总资产达到1655亿港币,主营业务收入245亿港币,国内业务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海外业务服务遍布全球10个国家,包括葡萄牙、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斯里兰卡、沙特阿拉伯、博茨瓦纳、安哥拉等,在全球拥有19000多名员工。

北控水务集团作为水务行业的领军企业,始终以引领技术创新、培育复合型人才、打造“政、产、学、研、用、创、金”价值链圈层平台为目标,开创行业产教融合先河。依托北控水务突出的产业优势与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可面向澳门企业与高校,提供生态环保领域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培训,推动多元化校企合作,支撑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构建产教融合平台生态圈。另一方面,可利用北控水务在全球积累的丰富项目经验,结合当地生态环境资源禀赋,为澳门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水务、环卫、固废处理等服务,为特区的零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